近年来,国际化学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,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,很多家长都期盼能将孩子送进国际高中,将来站上更大的舞台,以致于上海的头部国际高中往往一校难求,每年的入学考试更是竞争激烈!
-领科2023春招共招生75人,最后一次考试日有900+人来参加,创下历史纪录;秋招首场有超过800+人参加,现场人从众!
-平和23届首场招生考试,不仅设置了多个考场,还区分了上午场和下午场。
-光剑首场考试人数300+,共3场考试,最终计划录取75-90人,录取率低于10%;
-星河湾当天参加考试的人数超多,录取比低至5%......
这么多学生竞争入学名额,学校招生官又会如何筛选呢?
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揭秘,国际学校一般青睐哪种学生!
01、成绩
首先,招生官肯定要看成绩,这是第一关。
报名入学的学生一般都要参加校考。国际学校的的校考通常会考数学、英语,英语还分笔试和口试。
这方面,我们以往给大家整理过很多干货,包括最新的考情、备考攻略、考试难度分析等等。
这些成绩里,英语是非常关键的。
众所周知,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,是国际化学校的必考项目,不论是AP、IB还是A-Level课程,教材基本上都用英文撰写,且大部分学校都是纯英文授课。
对于英语能力不好的学生,在学习中会非常吃力,很难跟上课程进度,或多或少影响学业完成。所以如果想要进入国际化学校,学生就要从小开始学习英语,攻克语言难题。
02、综合素养
其次,招生官会看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养。
综合素养,包括学生的适应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、独立思辨能力等。这些学校会在校考中通过面试、小组活动、家长面试等环节来加以考察。
为什么要关注学生这些呢?
这和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、升学途径有关。
先说说适应能力。
国际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,相比国内公立学校会有很大的不同。很多学生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,往往会有些不适应。
比如,国际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,在课程中往往会开展小组讨论,需要学生大胆发言,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这个时候,拥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学生,会更快融入到新环境中,开展学习。
然后是自我管理能力。
和传统公办不同,国际学校的老师不会紧盯学生写作业,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主安排及规划,如制定学习计划、参加哪些课外活动等。
那些拥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,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业、课外活动及生活的学生,会更适应国际学校的生活。
相反,如果孩子的依赖性很强,什么都要靠外力盯着,那可能在国际学校这样相对“自由”的环境里,会一下子迷失方向。
最后来谈谈独立思辨能力。
国际学校与体制内教育很大的区别在于课程,国际学校的课程更加鼓励学生自由提问、深入分析以及批判性思考等。国际学校的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,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,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。
老师还会经常以头脑风暴的课堂形式,要求学生通过思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,批判性地接纳不同的观点,而不是人云亦云。
所以,如果家长有意让孩子冲刺头部国际学校,就要在平日里多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,以及适应能力、自我管理能力、独立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。
以上仅供参考,具体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国际化学校来看,因为教育理念、课程方向等等因素的影响,不同的学校会有所区别的地方。